用占全省2.2%的耕地创造全省4.95%的农业贡献率 辽宁营口市“三农”工作交出厚重答卷
【信息时间:2024-10-19】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新中国成立75年来,辽宁省营口市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从以粮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社会供给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向“优”的巨大转变。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特产品品牌越来越响、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美丽乡村更加宜居……近年来,营口市“三农”工作更是交出一张张难中有为、干中有成、稳中有进的厚重答卷。
营口市用占全省2.2%的耕地提供了全省4.95%的农业贡献率。一产增加值总量131.1亿元,为全市GDP提供了8.9%的贡献率,增速5.1%,增速全省第4,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总量、增速、GDP占比”三项指标达到五年来最好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24863元,总量全省第3,增速8.8%,增速全省第2,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位于鲅鱼圈区红旗镇胜台村葡萄科技小院“妮娜皇后”葡萄种植基地里,有着“树上公主、树下皇后”美誉的“妮娜皇后”葡萄陆续成熟,新鲜上市。走进种植基地,一串串颗粒饱满、色泽红润的“妮娜皇后”葡萄沉甸甸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红宝石般晶莹透亮,十分诱人。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需要有方向指引。“葡萄科技小院”于2021年7月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辽宁省首个科技小院,如今已为当地4000亩葡萄种植提供服务,发展葡萄农户500家。在小院的科技赋能带动下,红旗镇胜台村的葡萄今年又喜获丰收,葡萄产值预计超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三万元以上,小小的葡萄,让人们过上了甜甜的日子,不仅鼓起了村民们的腰包,甜甜蜜蜜的味道也成为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营口市聚焦“国之大者”,全力守住发展底线。空中俯瞰,昔日的营口盐田碧色无边,千亩稻田相连成片,丰收在望的田园画卷尽收眼底。
营口盐场曾是中国北方三大盐场之一,这片盐田面积约1.5万亩。2019年3月,营口国丰生态农业盐田复垦项目正式落户这里。该项目区2021年首次试种亩均产量达到700斤;2022年大幅增产,亩均产量达到1100斤以上;2023年亩均产量再上新台阶,达到1200斤以上。创造了“当年试种成功”“次年增产明显”“三年再上新台阶”的盐碱地综合利用“营口样板”。项目区副总经理林月仙介绍:“今年,盐田复垦项目区1700余亩水稻长势良好,亩均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2023年,营口市粮食播种面积完成139.5万亩,产量达到15.2亿斤,同比增长0.1%,产量历史最高,粮食生产实现“六连丰”,连续5年稳定在15亿斤以上,水稻平均单产676公斤,位居全省第1,高于全省平均126公斤。营口市还扎实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天域稻18、天域稻6号、天域稻17三个水稻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累计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38个、玉米品种88个,引进优质稻品种20个,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推进李杏种质资源圃建设,李杏资源入库1800余份,国家李杏品种改良中心和国家李杏基因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营口市乡村产业蓬勃发展,食品工业强市建设开篇破题。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3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9家,其中市级36家、省级27家、国家级6家。大石桥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辽宁省首批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盖州市获评农业农村部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熊岳镇、陈屯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鲅鱼圈葡萄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重点推进7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推进优质粮油生产与食品制造产业集群和现代高效畜牧业生产与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
此外,营口市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入省产权交易平台流转交易已经覆盖4个区县(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大石桥市),累计成交314宗。全市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855家,纳入全国名录的家庭农场超过793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20家,生产托管面积达35万亩次,带动小农户3万多户,成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推动力量。
俯瞰滨城大地,绿了山头、花满村庄,富了农户、美在心间,时光在诗意中流淌,乡村振兴足音铿锵。在新征程上,营口市将以更大决心、更高目标、更强力度乘风启航,谱写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描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
来源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